首批3萬株人參苗從吉林撫松縣北崗鎮起運,搭乘飛機來到2000多公里外的安吉。從北國雪原到江南竹海,在安吉縣西北的尚書干村,開始“北參南種”的首次探索。在南方種人參,是什么樣的場景?錢神農須記
者來到尚書干村,親眼見證從長白山腳下運來的第一批參苗下種。
這就是參苗。3萬株參苗從東北運過來才花了7小時,徐大姐是尚書干村的茶農,快60歲的她剛忙完采茶季,還來不及歇上兩天,就趕上村里種參。暮春時節,溪流漸漲,石筍出芽,村里的大草坪上迎來送往的
都是春游、謝師的學生。穿過人群,就能看到徐大姐們忙碌的身影。
三十幾個村民,要趕在五一下種來自長白山的人參。徐大姐剛從保溫箱里捧出一把參苗,趕忙給它們蓋上紙板。“專家說了,人參怕熱,不能曬太陽。”
她一手在花盆里刨坑,順勢插下參苗,搓捻著再填上二指深疏松的沙土,一株人參就種下了。
這還是徐大姐第一次種人參,她自己都覺得很新鮮,充滿好奇。“專家,這棵人參還能種嗎?”她舉著一株人參發問。“沒用了,芽胞一破,就長不出來了。”回答的是村民們的技術指導——撫松縣的種參大戶
劉相義,他在吉林、黑龍江擁有多家人參基地,這次的3萬株參苗也是他精心挑選過的。
谷雨(4月20日)一過,就到了種參的季節,等到五月天氣轉熱,人參就會發芽。在劉相義的家鄉,一名熟練的參農每天要趕種近千株人參, “否則等到發芽還不下種,就會影響參苗生長。”
短短十幾天的種植期,為了趕時間,3萬株參苗由航空公司專程托運而來,前后還不到7個小時。
運到之后,就一直保存在鎮上的恒溫冷庫里。劉相義解釋說,人參對溫度極其敏感,薄薄一片的人參芽胞,一旦遇熱就會破壁而出。
和東北不同,運到安吉的人參不再直接林下播種,而是栽在花盆中。“大部分移種到村委會對面的竹林里,剩下一些留作人參盆景。”尚書干村所屬的孝源街道黨委書記胡可立計劃著讓人參更具觀賞性,“來玩
的游客不僅可以買干參,甚至還可以帶一盆人參回家。”
安吉真的適合種植人參嗎?
人參在陜西、山東、四川、貴州等地都被種植過,成效不錯。但在浙江安吉,尚屬首次。
去年,吉林撫松縣和安吉結為對口合作縣,一次考察中對方提出希望借助美麗鄉村的平臺,把當地的特產人參推廣出去。“把北方的人參拿來賣,這種模式肯定火不了。”于是,就有了“北參南種”的想法。
可是,安吉這樣的低緯度、高濕度、多降水地區真的能種人參嗎?
年初,安吉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的幾位林業專家,帶著疑問遠赴吉林。“我們帶去了縣里所有的氣象數據和土壤分析。”當地種參專家了解情況后,才對“北參南種”計劃點了頭。
盡管符合條件,但想要人參長得好,還得有些“特殊照顧”。人參對土壤有著嚴格的要求,酸堿度偏中,還要具有良好的排水性。需要用各種菌肥和調理劑,提前對土壤進行改良。
越冬是在安吉種參必須考慮的問題。人參也會“冬眠”,每年10月就會停止生長。而東北的大雪就像一床棉被,保證了人參的防寒與隔熱。
“安吉的冬天氣溫太高,可能沒法保證人參越冬。”不冬眠的人參就像得了“巨人癥”,持續輸出養分的根莖會很快衰敗腐爛。“冬天把人參帶盆挖出來,儲存到冷庫里。”人工使人參進入休眠,等到來年開春
,再重新種下。